建设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需要突破世界级挑战,实现众多技术突破

下一代技术

北京,2023年11月10日 —— 这是来自《中国报道东盟》的一份报道:

当太阳升起时,高铁已经准备就绪,等待从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HSR)的哈林站开往各个目的地。经过7年的准备工作,首条建成的中国高铁在印尼和东南亚地区终于开通运行,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期待。

“交通堵塞不再是问题了,”万隆居民丁妮说。她每天从雅加达工作回家,“回家的路变得很简单。”她为高铁开通而感到高兴。过去,如果发生交通堵塞,坐公交车可能需要7个小时。即使是老旧的火车也需要3个小时以上。而雅加达-万隆高铁只需40分钟。

经常在雅加达和万隆之间来回的商人达夫承诺,要和商业合作伙伴以及家人分享高铁舒适便捷的体验。

完成这条长142.3公里的高铁线路,中国公司和印尼合作伙伴不仅要克服各种国际一级挑战,还要进行技术突破。建设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最新成果。

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印尼大多数铁路是在1600年至1900年代初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建成的。1945年印尼独立后,政府接管了铁路设施,将其作为国营服务。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印尼的铁路系统在几十年中停滞不前。前运输部长伊格纳修斯·约南表示,对印尼铁路发展速度感到担忧。“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政府和印尼人民太久没有重视火车了,”他说,“他们把重点放在发展公路交通上。”

“2021年底,印尼正在运营的铁路总长度为6466公里,其中只有11.4%实现电气化,”KCIC公司执行董事张超说。KCIC是一家中印铁路合资企业。多年来,只有一条铁路线连接雅加达和万隆,这条铁路建于一个世纪前,运行速度只有每小时50公里。

自然环境也给高铁建设带来挑战。位于爪哇岛的雅加达-万隆高铁地区易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万隆地基软,天气多变,地质条件复杂。这需要采用更高的技术标准来应对这些困难。

定制解决方案 

穿越多山的爪哇岛需要修建众多隧道。雅加达-万隆高铁包括13条隧道,总长16.69公里。其中第2号隧道难度最大,长1052米,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同时还要兼顾既有铁路以及附近的清真寺和居民区。

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马金池回忆第2号隧道施工。当地雨季长,周围岩石液限高、压缩系数高、含水量高、孔隙率高,施工易发生泥浆喷发和坍塌事故。2021年10月,突发泥浆喷发,浑浊的泥水汹涌喷出,瞬间填满隧道。马金池当时在现场,成功控制了危机。

通过反复测量和监测,以及多次坍塌和突发泥浆喷发事故的经验,项目团队定制了结合地面浆注和隧内浆注的施工方案,在上部采用双边导坑法。在马金池领导下,技术团队开发了三种隧道机,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机器的应用使隧道结构更加稳定,抗坍能力更强。

另一个难点是56座桥梁的建设。设计团队创新设计简支箱梁,减轻约12%重量,使桥梁更耐震。

No.17长跨度桥——跨越西塔鲁姆河的最大桥梁,易发生雨季洪水。项目施工队长张金科承认,除地质灾害外,他们还面临填方物资短缺以及其他供应不足等一系列困难。张金科优化工作流程,采取新施工程序,最大限度在旱季完成施工,成功缩短施工时间从6个月到4个月。

KCIC印尼董事阿兰·坦迪奥诺报告,雅加达-万隆高铁建设期间,需要移设600多项公共设施,其中300项需要大量工作。这给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得益于中印管理人员的高效协调,每个问题最终都得到解决。

中国创新走出去 

高铁将行车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40分钟,解决了影响雅加达和万隆的城际交通问题,促进两城交流。高铁使用的车型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技术,但根据当地环境和铁路条件进行了定制。车上安装了智能传感器和地震预警系统,最高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350公里。这是印尼首次采用这样的交通技术,也标志着中国高铁向全球迈出重要一步。

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是中国首次将整套系统、各个要素和整条产业链引入他国。“整套系统”意味着高铁的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信号通信、列车控制以及客户服务都按中国标准。“各个要素”意味着整个过程从勘察设计到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管理和商业开发都按中国流程执行。“整条产业链”意味着高铁所使用的所有设备如工程机械、接触网、钢轨、列车以及信号通信和列车控制设备都由中国企业生产。这些关键的自主研发技术及其商业化应用,体现了中国高铁系统的创新能力。中国在此项目中克服了许多国际一级挑战,制定了行业新的国际标准。

从追随者走向引领者,中国高铁技术通过追求卓越,超越了行业规范。列车控制系统一直是铁路技术国际竞争的重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