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年10月30日 — 清华大学的教授、学生和校友分享了他们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BRI)来促进全球进步和建立互联互通世界的创新理念和努力。
体验完整的多渠道新闻发布会: https://www.multivu.com/players/English/9220851-tsinghua-university-highlights-tsinghua-people-promoting-global-development/
这些采访是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于2023年庆祝10周年而发起的倡议的一部分。YouTube上发布的视频高亮了10年来清华大学社区成员在这场全球性变革性运动中的关键作用,他们通过学术交流和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赵克劲是参与早期一带一路规划的教职工之一。他和同事参加了相关部委召开的会议,通过报告向政府提供了宝贵意见。2017年,他加入了一支队伍,主导建立了一带一路论坛,在世界经济中心展示中国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目的是“在世界经济的心脏地带传播中国声音,解释中国政策”。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解释说,大学作为“政策顾问”进行重大研究,与中国领先的智库合作,指导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
“偏见常常源于理解不足,所以第一手信息至关重要,”胡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兼任全球素养与海外实践讲师说。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更好理解,他组织了一系列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和教职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
郑浩,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是参加联合国亚太地区青年交流项目的学生代表之一。她在泰国边远地区进行研究,这次经历激发了她成为“全球公务员”的抱负。
中国三峡局第11工程局非洲分公司助理总监曹锋泽,也是清华大学校友,分享了他通过参与非洲各国基础设施项目而发现自己为全球社区服务的个人价值观的感人经历。
2021年,为纪念中埃建交65周年而建的一座385米高的塔楼,将矗立在埃及新首都新CBD区的天际线上,有望成为非洲最高的摩天大楼。张逸青,这座地标项目的总经理,也是清华大学校友解释说,设计元素既体现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专长,也象征着两国之间持久不变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