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疫苗宣布于港交所主板上市计划

HONG KONG, Sep 23, 2022 - (亚太商讯 via SEAPRWire.com) - 按2021年批签发量计(不包括COVID-19疫苗),中国第二大疫苗公司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艾美疫苗”或“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股份代号:06660.HK)今天宣布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艾美疫苗计划全球发售9,714,000 H股股份(“发售股份”)(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中8,742,400 H股股发售股份将作国际发售(可予调整及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其余971,600 H股股发售股份将作香港发售(可予调整),每股作价16.16港元。公司股份将于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上午9时正开始于香港公开发售,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中午12时正截止。股份预计将于2022年10月6日(星期四)上午9时正开始于联交所买卖,股份代号为06660.HK,每手200 H股。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及麦格理资本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项目的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工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富途证券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及老虎证券(香港)环球有限公司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利弗莫尔证券有限公司为联席牵头经办人。以成熟的全方位人用疫苗平台技术赋能,覆盖整个价值链艾美疫苗是中国疫苗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批签发了623.8百万剂针对26种疾病的46款疫苗(不包括COVID-19疫苗),其中艾美疫苗贡献了7.4%,即约46百万剂,按批签发量计(不包括COVID-19疫苗),使艾美疫苗成为中国第二大疫苗制造企业集团,以及最大的民营疫苗公司。艾美疫苗涵盖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商业化的整个价值链。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艾美疫苗是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全部五种经过验证的人用疫苗平台技术的中国疫苗企业,所拥有的平台技术包括细菌疫苗平台技术、病毒疫苗平台技术、基因工程疫苗平台技术、联合疫苗平台技术及mRNA疫苗平台技术。在各平台下,艾美疫苗拥有至少一种获批产品或一种处于临床试验申请或临床阶段的在研疫苗。集团是首批根据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获授予P3实验室建设许可的两家中国人用疫苗公司之一。为应对当前的COVID-19疫情,艾美疫苗充分利用艾美疫苗的全谱平台技术,采用了已在获批疫苗上得到验证的多种技术路线来开发COVID-19在研疫苗。艾美疫苗目前已商业化八款针对六个疾病领域的疫苗产品,其中,乙型肝炎疫苗及人用狂犬病疫苗为其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商业化疫苗产品。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1年,按批签发量计,艾美疫苗为全球及中国最大的乙型肝炎疫苗供应商,于中国所占市场份额为45.4%。于2021年,艾美疫苗是全球及中国第二大人用狂犬病疫苗供应商,按批签发量及销售收入计,于中国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18.1%及16.2%。艾美疫苗的管线中亦有22款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在研疫苗,其中5款在研疫苗处于临床阶段。艾美疫苗全面的疫苗产品组合得益于集团四个独立持证工厂的高品质、商业化规模产能,使艾美疫苗能够实现多款疫苗的规模化和高品质供应。截至2022年9月16日,国家药监局共发放45个生产许可证予33家疫苗制造商或制造集团,集团通过取得四个生产许可证,成为中国所有民营公司中最大的生产许可证持有人,总体上是第二大持有人。力争获取最好的行业资源及创新技术,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及商业化为加快建立具有真正市场潜力的疫苗组合,艾美疫苗坚定地致力于获取最好的行业资源。艾美疫苗目前拥有四个各有侧重产品的独立持证工厂。艾美疫苗于2015年至2017年期间收购荣安生物、艾美诚信、艾美康淮及艾美卫信,连同他们针对人用狂犬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腮腺炎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苗产品。上述收购完成后,艾美疫苗按照最新的GMP标准升级其制造基础设施,改进制造工艺与技术以追求更高产品质量及更强的供应能力,密切遵循集团营销策略制定及执行生产计划,并整合供应链。此外,艾美疫苗通过真实互动、富有成效的研发及制造程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高质量的疫苗产品。艾美疫苗在四家营运附属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特别注重根据各自的主导产品和制造专业开发疫苗新品种。此外,艾美疫苗的三家研究机构之一艾美探索者,专注于为四家运营附属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着重研究早期阶段及尖端技术。跨职能、跨实体的合作使艾美疫苗能够从项目伊始就考虑生物属性和健全的工程及制造原则,大大提高了研发成功率和疫苗交付效率。艾美疫苗实现了疫苗研发和制造的增进协同作用。一方面,艾美疫苗拥有可供使用的商业化规模生产设施,以开发各种在研疫苗。另一方面,各种在研产品的密集测试和扩大生产也迅速完善和改进工艺技术、生产设施以及生产团队的生产力及综合技能。此种合作发展路径及公司文化使艾美疫苗能够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制成22种在研疫苗。研发进度领先的mRNA COVID-19疫苗,有望捕捉大量市场机遇持续蔓延的COVID-19疫情于全球及中国创造了巨大且可持续的疫苗市场。为抓住此巨大且未饱和的疫苗市场机遇,艾美疫苗目前正在基于mRNA技术平台开发COVID-19在研疫苗,并已推进到III期临床试验。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2年9月16日,中国并无获批的mRNA COVID-19疫苗,六家中国疫苗开发商正于中国或海外对彼等各自的mRNA COVID-19在研疫苗进行临床试验,其中两家(包括艾美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因此,艾美疫苗的mRNA在研疫苗有望成为中国首批获批的少数疫苗之一。此外,艾美疫苗的mRNA疫苗中试生产设施亦是中国首批达到GMP标准的生产设施之一。另外,就针对变异毒株的在研疫苗而言,艾美疫苗已经成功在临床前研究中研发并生产出针对不同变异毒株(包括Omicron变异毒株)的试验疫苗。艾美疫苗计划首先于2023年第二季度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及╱或推出mRNA疫苗,以满足迫切的短期市场需求。就更长远的未来而言,艾美疫苗计划推出广谱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不仅对COVID-19变体有效,而且对其他冠状病毒的风险也有效。管线强大,包括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疫苗产品及具有巨大市场规模的在研疫苗截至2022年9月16日,艾美疫苗拥有针对六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八种疫苗产品及针对13种主要可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22种在研疫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1年全球销售额(合计1,019亿美元)计,艾美疫苗的疫苗产品组合及在研疫苗囊括世界排名前十的所有疫苗产品。在疫苗产品中,乙型肝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是艾美疫苗的主要商业化产品,是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并各自在相应中国疫苗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除上述两款市场领先的主要商业化疫苗外,艾美疫苗亦有针对甲型肝炎、脑膜炎球菌病、腮腺炎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其他疫苗产品,使艾美疫苗的产品组合及收入来源多样化。在在研疫苗中,于艾美疫苗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22种在研疫苗管线中,有5款在研疫苗处于临床阶段。艾美疫苗计划于2023年末提交超过10项临床试验申请,以将多个正在准备临床试验申请及临床前的在研产品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基于这条稳健的产品管线,艾美疫苗预计将于2023年至2025年间每年均可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及╱或推出新疫苗产品,并于2026年及之后推出其他12款新产品,凭借保持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为艾美疫苗的业务带来可持续的新增长动力。以全面的经验证人用疫苗平台技术巩固强大的研发实力,拥有成熟的质量管理的大规模制造能力艾美疫苗是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全部五种经过验证的人用疫苗平台技术的中国疫苗公司,即细菌疫苗技术、病毒疫苗技术、基因工程疫苗技术、联合疫苗技术及mRNA疫苗技术。截至2022年9月16日,艾美疫苗经营荣安生物、艾美诚信、艾美康淮及艾美卫信的四个独立持证工厂,设计年产能分别为25.0百万剂、45.0百万剂、5.3百万剂及16.0百万剂,合计91.3百万剂。每个持证工厂负责生产一种或多种特定类型的疫苗,而这些疫苗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各不相同。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疫苗质量和安全属性高度依赖生产工艺及技术,这需要时间积累,且难以复制或转变。此外,中国一般禁止疫苗公司将生产外包予CMO。因此,艾美疫苗的四个独立持证工厂为艾美疫苗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优势。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工艺知识以及各类疫苗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这四个工厂令艾美疫苗迅速应对不断增长的商业需求并缩短疫苗开发周期。艾美疫苗于疫苗的研究、开发及制造过程中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将保持始终如一的高质量作为集团的首要任务。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艾美疫苗旗下所有四家持证工厂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的疫苗批签发审核中均保持100%的通过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艾美疫苗是过去五年唯一一家在中检院批签发审核中通过率达100%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商,且艾美疫苗的10μgHBsAg/0.5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自上市15年以来,一直在批签发审核中保持100%通过率。广泛的销售网络及经验丰富的高效商业化团队艾美疫苗的销售及营销职能集中、专业并以市场为导向。艾美疫苗的内部销售及营销团队,由逾100名平均拥有10年以上药品或疫苗销售经验的成员组成。艾美疫苗的核心商业领导团队平均拥有12年在领先跨国制药公司的疫苗商业化经验,并在营销国际重磅疫苗(包括全球首款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及DTaP-IPV-Hib)方面拥有出色往绩。艾美疫苗在集团层面巩固优质资源并将其一体化,而非分散到四家运营附属公司,从而实现较高的成本效益(尤其是团队建设和管理方面)。通过销售及营销集中化,艾美疫苗已为产品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及获得疾控中心的高度认可,推动艾美疫苗交叉销售现有疫苗产品并迅速增加疫苗产品销量。截至2022年9月16日,艾美疫苗的疫苗产品销往中国全部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涵盖所有省级疾控中心及超过2,000个县级疾控中心。富有远见的创始人获得经验丰富的执行团队及行业领先的科学家的鼎力支持艾美疫苗的核心管理团队由一群经验丰富、拥有良好往绩及成熟执行能力的疫苗行业专业人士组成。关键高级管理层成员的行业经验、管理专长、专业知识及贡献对艾美疫苗的成功至关重要。艾美疫苗拥有顶尖科学家加入集团或与集团合作,以支持艾美疫苗的疫苗开发和制造。在集团内,艾美疫苗已建立集团层面的疫苗专家小组。此外,在集团外,艾美疫苗成立了由中国疫苗行业知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就艾美疫苗的研发方向提供意见和建议。该等科学家已经并将继续共同在艾美疫苗的疫苗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培育彼等科学洞察力、深厚的行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并帮助集团塑造专注、质量领先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疫苗一直是公共卫生科学中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现时中国所有年龄组对优质疫苗的需求不断提高。包括新冠疫苗市场在内,预计整个中国疫苗市场将从2021年的人民币3,036亿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4,314亿元。凭借艾美疫苗强大的研发实力及的大规模制造能力,为抓住中国巨大且未饱和的疫苗市场所带来的机遇,集团计划于未来推进在研疫苗的研发及持续丰富疫苗研发管线、建设新生产设施以扩大新疫苗产品的产能,及进一步投资销售及营销。展望未来,艾美疫苗将继续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实现“制造良心疫苗,健康天下苍生”的使命,致力成为全球疫苗行业的领军者。 Copyright 2022 亚太商讯.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GoGBA Day大湾区推广日圆满举行

HONG KONG, Sep 23, 2022 - (亚太商讯 via SEAPRWire.com) -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合办的GoGBA Day大湾区推广日于昨天(9月22日)假香港会议及展览中心中小企服务中心圆满举行。该项崭新活动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旨在为需要支援的在港外资企业提供粤港澳大湾区(GBA)的最新商务资讯。GoGBA Day大湾区推广日于昨天(9月22日)假香港贸发局中小企服务中心圆满举行。香港贸发局总裁方舜文(前排左四)致欢迎辞为活动揭开序幕,其后各演讲嘉宾分享其卓见。GoGBA「湾区经贸通」数字平台微信小程序扫描条码 (QR Code)半天的活动包括连场专题研讨会,为参与的外资企业提供实用的商业实务要诀及大湾区的最新市场趋势,协助他们善用香港作为跳板「走进大湾区」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同场更进行了65场小组商业咨询会议及一对一咨询会议,共有47家外资企业参与。推广日吸引超过160位外资企业代表亲临现场参会,网上参与人数则有260人,反应非常热烈。大会邀请了大湾区政府官员,以及来自银行及其他界别的行业领袖及专家,与跨国中小型企业(SME)和初创企业分享相关的专业知识及见解,协助他们做好规划,透过香港的营商平台在大湾区开展业务,并赢得成功。研讨会的内容丰富充实,涵盖的议题包括大湾区的营商前景、对初创企业及企业于税务、银行服务、投资等范畴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及专项扶持资金等。香港贸发局总裁方舜文致欢迎辞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受到高度关注,不仅因为大湾区生产总值在中国内地城市群中为最高,达1.96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区内资源丰富,有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广东的世界级制造业中心,以及区内的先进创新及科技集群。区内人口达8,600万,市场潜力庞大,更是通往更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的跳板,实在不容忽视。」她补充:「我们去年启动了大湾区发展支援计划,透过提供资讯、咨询服务、以及商贸配对及营销平台,协助企业通过香港在大湾区拓展业务。GoGBA大湾区推广日是该计划的一大亮点,多个机构首次齐聚一堂,介绍各自在其领域所提供的支援计划及专业服务,这亦是我们首次专为外资企业而举办大湾区相关的活动。我们希望不仅能让外资企业了解大湾区的最新发展,还能为他们提供实用资讯,协助他们运筹帷幄,从大湾区扬帆启航,走得更远。」特邀政府官员亲临剖析大湾区营商格局、扶持政策及经营致胜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袁民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亦推进并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是促使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宜居、宜业、宜游的一个重要举措。新措施持续落实,包括鼓励在前海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改善过境设施以加强香港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未来十年,粤港澳大湾区势必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经济区。 」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业务发展)蒋学礼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发挥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独特优势,以及强化与国际市场便捷接轨的重要性。『十四五』规划亦指出,国家将支持香港的传统产业,以及航空、创新科技、知识产权贸易、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这四大新兴领域。这些行业将在香港迎来更多发展机会,而大湾区的发展也将为国际企业创造更多极具吸引力的商机。」香港旅游发展局会议展览及邮轮业务总经理黄卓雄表示:「香港旅游发展局为旅游业复苏制定行动框架,以推动香港旅游业的复常、重启接待旅客及重塑香港的旅游品牌;亦在疫情期间策划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以维持香港旅游业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及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业的复苏。这包括支持大型国际活动再次在港举行,以及建立专门团队,为相关活动的主办方提供一站式的支援。香港扮演国际旅客与大湾区的连接桥梁,协助其拥抱大湾区的巨大商机,并为会展活动吸引更多的参会者、参展商及商务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首席联络官叶泽恩表示:「由于南沙位处大湾区十市的中心地带,中央政府希望把南沙发展成大湾区的合作与协作中心。南沙拥有多元化产业基础,先进的制造业,同时是国家级科技论坛的举办地。南沙特别为香港和澳门设立的政策措施不少于20项,包括允许港人(包括外国人)提供「港人港税」优惠。南沙将成为香港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腹地。 」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表示:「前海一直是协助中国内地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平台。推动和支持深港合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例如,我们培育了335家香港初创企业,协助香港的律师、工程师和建筑师等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近日,前海管理局及香港政府联合公布了18项新措施,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通过前海和香港进入中国内地。港商可以利用前海作为桥头堡,为大湾区和其他内地城市提供专业服务。」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张李佳蕙表示:「我们一直在增强香港国际机场的容量和功能,为恢复国际旅游及商务做好准备。其中,重点项目SKYCITY航天城,占地380万平方尺,荟萃世界级的先进体验式娱乐设施、三座新办公大楼及酒店等设施。此外,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旅行和过境体验。我们亦正在将亚洲国际博览馆改造成一个可容纳20,000个座位的场馆,及添加新的客货运处理设施及基础建设,推进香港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全方位支援服务助中小企走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通过加快区内城市群的社会经济融合,促进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作为国际商贸、金融和航运枢纽,是环球企业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的理想门户。多年来,香港贸发局积极促进粤港合作,推动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香港贸发局GoGBA「湾区经贸通」数码资讯平台,通过网站( https://www.go-gba.com/tc/ )及GoGBA微信小程序,为锐意拓展大湾区市场的企业提供商务资讯。微信小程序设有实用商务工具,例如健康资讯、互动地图、跨境交通及协助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停留日数计等。截至2022年9月中,GoGBA「湾区经贸通」数字平台录得逾506,700人次浏览。在地服务方面,香港贸发局已在深圳设立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为香港及国际企业提供咨询、行业资讯及商贸配对服务。大湾区服务中心至今已举行超过70个活动,约3,000港商使用中心的服务及参与其活动。香港贸发局已与合作伙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贸促委、福田区人民政府及五个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地区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东莞及中山开设「GoGBA港商服务站」,今年亦会将服务站伸延至佛山。除此之外,香港贸发局推出的「T-box升级转型计划」由香港延伸到深圳及大湾区各城市,加上数码学堂 (Digital Academy) 和电商学堂 (E-Tailing Academy),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电子商贸和数码业务的培训,及为中小企提供本局和其他数码科技平台的营销方案,让企业能学以致用。大湾区为香港和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国家副总理韩正在上月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央政府重申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门户的作用,并建议香港深化与内地的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规划。鉴于越来越多外商有意在大湾区发展,贸发局将善用其在内地的13个办事处,继续协助香港及国际企业把握大湾区及其他地区的商机。香港贸发局局正计划在合适情况下举办「粤港合作周」,以在广州举行的「创新升级.香港论坛 (SmartHK)」及在深圳举行的「港.潮流(Chic HK)」作为旗舰活动,全面推广香港的专业服务和品牌产品。该局又会举办一系列与金融管理、法律服务、基建发展和房地产相关的路演;以及参加内地主要贸易展览会。GoGBA「湾区经贸通」数字平台微信小程序扫描条码 (QR Code)香港贸发局中小企服务中心联络方法电话:(852) 1830 668传真:(852)...

中创新航宣布全球发售 于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排名第二

HONG KONG, Sep 23, 2022 - (亚太商讯 via SEAPRWire.com) - 9月23日,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或「公司」,3931.HK)开启全球招股,招股时间为9月23日至9月28日,最高发售价每股H股51港元。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招股书资料显示,中创新航是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近年来稳居行业头部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中创新航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中及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三及第二,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六。全面自主研发开疆扩土 创新中心引领行业发展先进的研发能力,是中创新航发展成为领先动力电池企业的基础。该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全面自主研发能力及能够单独完成动力电池生产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以创新能力为支撑,开发出一系列先进技术以应用于公司的首创产品。三大核心产品中,高电压三元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优异安全性的特点,成为乘用车的最佳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之一,并实现大规模装机;「弹匣」电池率先在行业内通过三元电池系统的针刺不起火试验,大幅提升三元电池系统的热安全水准,并获得良好的应用;「One-stop」电池其具有新开发的极简结构,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并获得行业高度关注,也是行业首创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创新航是少数拥有全方位自主研发能力并能独立完成动力电池生产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以技术持续创新为驱动,公司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而通过该平台开发的产品已获全球行业参与者采用,该平台由先进材料、先进电池、先进仿真与测试、智能制造、电池循环技术及数字化六个主要部分组成。公司为行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制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3项及团体标准14项。行业领先的规模化运营能力 战略协同、高度互信的产业伙伴通过理解高效运营的深层逻辑,中创新航造就了一只优秀的运营管理团队,掌握了规模化运营的能力。这是以客户为导向、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为前提,打造高效、协同、扁平化的液态组织架构,构建了交付计划一体化、成本管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各项业务流程的高效、顺畅,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在产品及产线的建设、迭代和规模化运营过程中,中创新航培养了一批理解产品质量并且能够将工程技术和化学体系有机融合的复合型技术人员,锻造了人才储备充沛的生产团队。规模化运营和持续稳定供应优质产品的能力,为该公司满足终端客户对所需数量的严格要求提供了保障。赴港IPO,不仅意味着中创新航将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港股第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也意味着公司将能够通过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赋能公司长期竞争优势,从而充分把握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推进其全域技术领先战略和规模化战略,为全球能源安全及变革而不懈努力。来源:信报 Copyright 2022 亚太商讯.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市场拓展加速 中创新航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HONG KONG, Sep 23, 2022 - (亚太商讯 via SEAPRWire.com) -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板块成为资本市场上关注的热点,各细分板块的龙头公司均创造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与此同时,未上市新能源公司争相准备上市,期望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9月23日,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创新航」或「公司」,3931.HK),开启港股招股,预期10月6日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以客户为导向产品力备受市场认可 客户覆盖范围有效拓宽中创新航以客户为导向,坚持将好的产品及时交付给客户、成就客户,用优秀的产品力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凭借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化智能制造实力,中创新航与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驰、东风小康等主要主机厂商建立了深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中创新航还在持续扩大客户覆盖范围,近期大卖的电动版Smart,公司就是其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根据公开信息,中创新航即将为蔚来汽车量产交付产品。据了解,新能源车制造商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之间开展紧密合作,双方致力于建立稳固的供应关系,此为行业常态。如宁德时代,该公司最大客户占其2015年年销售额的约45%,前五大客户占其2015年年销售额的82.6%。市场上多家其他动力电池厂商也存在这种情况。中创新航过去由于产能有限,通过实施大客户战略进行业务聚焦,与广汽等大客户保持了非常稳定的合作供应。但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中创新航正在顺利开拓更多新客户,比如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于2021年引入中创新航作为主力供应商,并且迅速垂直起量。2021年,来自小鹏汽车与零跑汽车的收入分别占中创新航总收入的7.9%以及4.3%。 2022年一季度,该比例已上升至27.4%及12.1%,显示出中创新航对造车新势力极为迅速的供应渗透能力。而同期,在对广汽的销量同比和环比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创新航对广汽的销售额占中创新航整体收入的比例已经从2021年的51.9%降至31.0%,显示出中创新航的客户结构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市场需求高位运行 发展势头迅猛行业头部地位稳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全球发展大势所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1-2026年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计从620.1万辆增长至2,287.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24.3%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维持高位。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在2022年至2026年间以3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1,386.7GWh。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762.0GWh,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34.9%。基于新能源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中创新航踏准市场节奏快速拓展产业布局,建立了规模化的运营体系逐步扩大其市场规模,不断巩固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 2019年至2021年间,中创新航成为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按2022年一季度装机量计,中创新航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公司中保持排名第二,在全球电池公司中排名也升至第六名。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中创新航以客户为导向,不断向前探索新的技术创新,产品力持续优化,客户范围持续扩大,市场地位稳步提升。未来,中创新航也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新能源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来源:经济日报 Copyright 2022 亚太商讯.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麦迪卫康公布2022年中期业绩

HONG KONG, Sep 23, 2022 - (亚太商讯 via SEAPRWire.com) - 中国领先的数字化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市场提供商——麦迪卫康健康医疗管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麦迪卫康”或“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 (股份代号:2159),公布其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报告期”或“2022 年上半年”) 未经审计之中期业绩。2022年上半年因疫情严重,多省份连续封城,导致麦迪卫康在收入等方面录得不同程度收窄。2022年上半年,麦迪卫康收入同比收窄约49.2%至约人民币172.5百万元,毛利为约人民币17.3百万元。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主要产生自医学会议服务、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以及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等。持续拓展医疗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及互联网医疗平台 致力打造数字化升级疫情之下,经济环境虽面临着巨大挑战,但麦迪卫康始终坚持持续扩展及巩固其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拓展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进行数字化升级。报告期内,医学会议服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录得收入达约人民币111.3百万元,占总收入64.5%。麦迪卫康已推出医会+App,方便医学组织及医药公司提交现场会议请求及监察会议进行,以加强集团的会议管理能力。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方面,集团通过该服务协助医药公司制定及实施有效的业务战略,提高其在医生中的品牌及产品知名度。报告期内,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达约人民币41.3百万元,占总收入23.9%。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以及CRO服务则分别录得收入达约人民币14.3百万元及人民币3.7百万元,占总收入8.3%及 2.1%。截止至2022年6月份, 集团研发迭代了多个医疗数字营销平台及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定制化的医疗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长颈鹿智慧医学平台、数字化患者管理平台、E大会、长颈鹿直播、 鹿课、E创、E洞察等产品。截止至2022年6月30日,数字平台的医生注册用户达384,965人,线上医生教育活动46,518场、线上患者教育活动25,687场,线上直播场次4,855场、视频数量6,319条、浏览量 1,086,328人。同时, 麦迪卫康持续致力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和拓展,以满足医疗行业各持份者(医院、医生、药械企业等) 日益增长的需求, 集团互联网医疗平台持续为医生及患者提供优质的线上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并大力开拓慢性病患者院外数字化管理产品与服务。截止2022年6月30日,医生注册用户数达约45,244人,同比增长69.9%,患者用户数达约200,545人,同比增长321.2%。另外由于互联网医院平台购买处方药物的活跃患者用户人数增加,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互联网医院服务的收入同比稳步增长5.6%至1.9百万元。 持续升级数字化业务 抓住增长机遇 创造更大价值展望未来,麦迪卫康将持续提升其数字营销业务规模,利用内外部优势及资源,更多地聚焦于医疗市场数字营销客户拓展,同时持续致力于建设以医生和患者为中心的精准触达的数字化平台,利用线下线上联动的数字化整合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数字化、智能化营销解决方案,打造全流程数字运营闭环。集团亦将不断升级其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构建从院内到院外的闭环商业模式。另外,麦迪卫康也将借助有利的卫生健康政策环境及自身资源优势,继续优化产品与服务,保持传统心脑血管专病领域专业医学和营销服务收入增长,并着重拓展肿瘤及慢性肾病领域业务,增加内资企业客户的覆盖。集团将继续保持在传统优势治疗领域的业务规模,并勇于创新,抓住医疗数字营销及互联网医疗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稳扎稳打,在集团高效运营下积极创造利润的同时,不断开拓和发展业务的模式与规模,为更多客户、医生和患者创造更大价值。 Copyright 2022 亚太商讯. All...

零跑汽车招股近尾声:强产品力引领智能电动汽车发展 加速成长可期

HONG KONG, Sep 23, 2022 - (亚太商讯 via SEAPRWire.com) - 据东方日报报道,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加速布局,多家企业先后宣布完成融资或披露预增资项目。此外,也有不少车企寻求上市。继3月份蔚来完成港交所二次上市后,在造车新势力中后来居上的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零跑汽车 」或「公司」)正在港交所火热招股之中。本次招股,零跑汽车共发行130,819,100股,招股价介乎48至62港元之间,预期将于9月29登陆港股市场。全域自研助力新品加速推出 产品力市场领先零跑汽车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全域自研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从底层软件和硬件的模块化和平台化开发使其能够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高度互通及软硬件的高度集成。凭藉该等独特策略,零跑汽车能够将最新的自研技术快速应用至所有智能电动车型上,从而缩短开发周期,并以更高的成本效益加速新产品的推出。自2019年7月以来,零跑汽车已先后成功推出S01、T03、C11以及C01四款量产车型,彰显了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发及交付能力。此外,零跑汽车计划未来以每年一到三款车型的速度,于2025年底前推出七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涵盖各种尺寸的轿车、SUV及MPV。作为现有产品的补充,零跑汽车亦计划基于自研增程式技术,同期或之后推出该等新车型的增程式版本,以覆盖快速增长的客户群的多样化需求。在快速推出新品的同时,零跑汽车的产品力同样具备竞争力。招股书显示,即将在今年3季度交付的C01具有同价位区间最长车身5,050毫米、最快每百公里加速3.7秒,最高CLTC续航里程717公里,且预计将成为全球首家在量产车型上采用CTC技术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随着该产品的推出,公司有望在目标市场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交付力持续领先 行业高成长背景下加速成长可期销量是产品力的最好证明。2021年全年,零跑汽车合计交付43,748辆电动汽车,较2020年增长443.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交付量计,零跑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公司。于2022年首八个月,零跑汽车交付76,563辆智能电动汽车,较2021年同期增加222.8%。于2022年上半年,按中国销量计,零跑汽车是中国第三大新兴电动汽车公司。受销量增加促进规模经济效益提升所带动,零跑汽车的毛利率在持续改善。2019年至2021年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以及-44.3%。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进一步改善至-26.0%,体现了公司高效的运营效率以及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此外,零跑汽车所处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1年销量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同一资料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于2026年达10.6百万辆,自2021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0%。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预期将从2022年的22.4%提升至2026年的50.1%。其中,预期售价在人民币15–30万元的中高端主流市场将自2022年起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而这一细分市场,正是零跑汽车聚焦的领域。目前,零跑汽车已经通过靓丽的销售数据证明了其在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定义能力以及爆款制造能力。未来,在全域自研战略支援下,公司将针对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座舱领域持续打造智能技术护城河,加速产品推陈出新,随着其产品矩阵的持续完善,公司的加速成长势在必然。来源:东方日报 Copyright 2022 亚太商讯.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